重申英本,大学之内,情怀之外,Alevel成绩达标后,她选择了放弃...
重申英本,大学之内,情怀之外,Alevel成绩达标后,她选择了放弃...
获得的开始,就是选择的失去!
人生轨迹的跌宕迂回,或许仅仅始于某个瞬间的一起心、一动念。
L同学怎么也没想到,大学第一学期结束,一点点回顾,从高三冲刺到大学伊始,当往日的经验悉数成为白纸黑字,她才不得不承认:这一切正在缓缓偏离她自己曾经的期许。
错失了第一志愿,拿着在别人看来也算值得钦羡的QS前30的英本某大学的王牌专业,过上了让她期待向往的大学生活。
然后,却让她与自己原本制定的路线越走越远,偏离了自己设想的轨迹。
不知道是过度迷茫和焦虑后的化学反应,她决定再一次制定一份大学重启计划。
由于第一志愿与当下本科就读专业跨度颇大,最终她放弃了transfer,选择重申这条路径。
身边的朋友也不是没有劝她,可是她并不为所动。
她说,她还不想没入社会,就蜕下了这层“热血冲动”的少年皮。
于是,确定申请院校、保持绩点、重新补考学术成绩、增加背景提升的竞赛、EPQ、准备文书……
她说,她又一次进了当时摔过又爬起来的坑,这回,她要爬的更远。
又是一年时间,她放弃的不仅仅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好看的大学文凭。
问她,为什么?
她说,如果期待那一点点可能发生的先苦后甜,你就只有一往无前。
是的,最后她成功了。她仍旧是去了她的第一志愿,学习了她喜欢的专业。
或许,对很多人而言,她是幸运的,她的每一种选择在他人看来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小助手认为,所谓的选择,比起追求未知的,它首先强调是放弃已有的。何况,留学这一条路。
正值A-Level放榜季后,相信很多同学在纠结是否更进一步还是妥协?其实,就像上文L同学的故事一样,选择了这个,就意味着放弃了另一个。
既然提到了重申,今天,就来讲一讲#重申这事儿。
重申,顾名思义就是重新申请大学。有两种,一种是先入读大一,再申请别的学校;一种是直接在家gap 一年,再申请新的大学。
其实,选择重申的同学,手头往往是有offer的,只是,他们目标感更强,想要进入自己的第一志愿。
而A-Level证书也是永远有效。不过用于申请的话,有些大学会有时间要求,具体细节要根据各大学校的要求。但是,如果晚一年,A-Level成绩还是能够用于申请的。
这个时候,重申的同学选择的备考重点就是在之前薄弱或没考好的科目,以及背景提升,比如EPQ这一块了。
比如,R同学这次物理只拿了B,但是像数学、经济和中文拿了A,而目标院校要求物理和数学科目为A,那么,R同学这一年需要准备物理科目,以及与物理相关的竞赛(BPhO和PAT)就可以了。等到十月份开始走UCAS重新申请即可。(可以拿原先满意的成绩去申请)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转学,大一后转学入读大二或者基础大一再读一遍。这个情况就需要认真准备绩点,且,转学的话,会有一定的专业限制。
既然提到了重申,就再讲讲#重读吧。
不到一万,就不要重读。因为你要推翻之前的成绩,去重新考取你满意的成绩申请。
如果整个A2年级学习状态不好(比如受网课影响),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考虑重读一年,明年5-6月重考(8月中旬出分),申请明年9月入学,注意慎选重读和重考的科目。
再说个题外话,其实,也与选择重申的学生有关。
申请别的国家:
不想入读英国院校,却有想早点进入大学的。这个时候,A-Level学生也有考虑申请别的国家的。
首选就是2月或3月开学的澳大利亚(这是澳洲大学的主开学季,所有专业都会开放招生)。
澳洲大学的申请要求多采取积分制:
一般A*=6或5分,A=5分,B=4分,C=3分,D=2分,E=1分
比如悉尼大学science专业要求3门或4门课总分达到13分,也就是A*BC或ABB或BCCC,这对于A-Level考试有偏科的学生,是比较友好的录取政策。
推荐院校:澳国立大学,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莫纳什大学,昆士兰大学等。

2025-07-28
2025-07-27
2025-07-25
2025-07-24
2025-07-22
2025-07-21
2025-07-19
2025-07-16
2025-07-16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