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IC右手UCL,offer holder给你讲申英5大竞争力!
左手IC右手UCL,offer holder给你讲申英5大竞争力!
当今留学界,越来越多的人因为种种不同的原因而更加倾向申请英国作为留学国家。譬如相对低廉的学费,相对短暂的学时,甚至是因为对于古老英语文化的热爱和足球的痴迷。
但是,出国留学最重要的还是学习,要想申请到一向重视学术能力的好的英国名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学生绞尽脑汁尽心竭力最后的结果也只是一般,甚至不理想。
那么,这些同学是真的笨吗?是真的不配吗?我觉得不是,而是他们不知道英国大学到底看的是什么。就好比你对拜金女掏心掏肺,对白莲花拼命砸钱一样,哪怕投入”成本“真的很多,最后成功的概率也不会高。那么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讲讲,申请英国本科的两大误区及5大竞争力!
首先说一下我自身的申请情况吧!
AS成绩:物理a 化学a 生物a 数学A(补考后成绩A*)
预估成绩:A*A*A*A*
雅思成绩:未提交
目前拿到的预录取offer:帝国理工、UCL、爱丁堡大学、布里斯托大学
误区1:雅思在递交申请时是必不可少的
有许多留学中介由传统的惯性申请美国的思维哄骗消费者,
比如:“你雅思都没过他们不会看你的申请资料的!”
再比如“你如果遇到一个和你一样成绩的,但是他有很高的雅思,你没有,你说他们要谁!?”
再再比如:“你如果雅思不够,被拒了,可别怪我们没提醒你!!!”
面对以上丧失良心的商业道德绑架,大多数不了解申请的人会很容易受骗并当场猛砸钱。我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我申请的时候没有递交雅思成绩,帝国理工、UCL、爱丁堡、布里斯托都给我发了offer,说明他们不光会看我的申请资料还会录我,如果遇到一个有雅思的竞争者,和你有着一样的学术能力(几乎不可能),他们会选择同时发放offer,帝国理工生物化学+生物技术每年只录取105人左右却发了300封左右的offer,即使如此录取率依然低到可怕的12.5% ,8:1 ,会差你一个没雅思的学霸?
不过在这里也要提醒大家,雅思早晚也都是要考的,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合理规划备考和考试时间。
误区2:课外活动很重要!文书里面必须写!
不多举例子了,我以亲身经历告诉大家,我一样综合性活动没写,还是被录。具体为什么,请看下文的personal statement 撰写。
那么申请英国本科到底是看哪五大竞争力呢?
他们分别是:
1.AS成绩+预估
2.文书
3.推荐信
4.学术活动
5.面试+入学测试
为什么是这5大呢?我根据帝国理工,剑桥,牛津三校的官网说明以及招生宣传会上的说明总结的。并且与历届牛津,剑桥,帝国理工,UCL,LSE的本科,研究生学长有过交流,经验证,有效。
那么他们到底有多重要,又应该如何做好呢,我接下来给大家细细说道,如果有意申G5,保罗素,冲牛剑的学生,千万别错过。
1.AS成绩+预估
这个我相信不用多说,这是最最最重要的申请因素,A-level成绩不好,好的英国大学是真的有可能不看你的申请信息,有一句话说的好:本来也不是多难的考试,考得好只能说明你不别人差,不能说明你比别人强到哪里去。如果要申请牛剑如果预估不能2A*以上,就别浪费时间准备admission test和面试了。
但是具体应该如何看自己是否能达标其实也很简单,没有一个官方标准说多高的成绩一定会有offer或者进入到后续筛选,我的建议是牛剑3A*+,帝国LSE 2A*+,UCL1A* ,以上的要求都是没有B及以下成绩的。但是确实有人成绩比我上述的说的低却被录取了,主要是因为不同学科或者不同专业导致的,所以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
如果有人说,我不知道我的预估成绩,我的老师们都不告诉我。其实基本上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预估成绩,这也就是一个对自己的把控,可以根据AS成绩,课堂活跃度,老师对你的态度来猜测。
2.文书Personal statement
直译过来就是个人陈述,招生官希望在这一个环节充分了解你对申请学科的热爱,自信,深入程度,未来潜力。要注意,不同于正常观念的文书,PS 更多是用来展现主观思想,所以荣誉和经历是用来辅助说明以上方面的而并不是告诉他们你有多厉害,因为他们不喜欢厉害的天才,他们喜欢可塑的人才。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申请生物化学专业,我曾经在实验室实习了半年多,并最终像初步出版社投稿一篇相关文章。我的侧重点就应该放在这个实习过程中我的收获:知识,感受,过程中的思考和想法。告诉招生官,你是一个善于反思,勤于动手,并且热爱生物化学的可塑的学生。而并不是你具体做了什么,用了什么材料,发到了什么出版社,得到了什么牛*结果。
要铭记:他们都是教授,什么是教授呢?就是博士的老师,什么是博士呢?就是硕士后的学位。什么是硕士呢?就是你现在申请的这个学位读完后才能修的学位。这样他们的地位更清晰了吧?
简而言之,再重复一遍,真实且具体的告诉他们,你对于申请学科的热爱,自信,深入程度,未来潜力,以及独一无二。
3.推荐信reference
reference 大家都不陌生,参考的意思。在英国人眼中,推荐信并不是真正的“推荐”,而相当于是一种对你学习生活的描述,以第三方的口吻告诉招生官,你的学习习惯,日常学习状态,课堂表现,各种奖项(例如竞赛,最好不要在PS中过度出现,由学术校长帮你写进推荐信会更有说服力,你只需要准备好CV就行)等一些不能、不方便或不适合由你自己写进文书中的且希望他们了解的内容。
之所以排到第三位,这只是一个锦上添花的程序(你的老师或者校长别diss你就行),因为基本上自己的校长不会在推荐信中说你坏话,所以基本上只有好和特别好(全校,全年级top5之类的)。一封好的推荐信,可以让招生官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对你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这对于是否给你面试,以及在面试中对你的初印象,以及面试成功率有着很大的影响。
同时,如果你在校外有认识一些比较有权威和影响力的人,比如教授,某公司CEO,或者政府领导人,你也可以邀请他们为你写附加推荐信,区别就是一定要说明,你们的关系,怎么认识你的,为什么要推荐你。一样的,必须真实(可以适当引用事件)且多方面。然后递送到该学校的招生邮箱即可,他们可能不会立即回复你,但会很乐意更全面的了解你的。
切记,推荐信的推荐特点最好不要重复,否则会惹学校反感。
4.学术活动
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展示自己对于学科热爱以及未来潜力的机会。申请SCIENCE的可以去实验室,ART的可以参加商赛或者阅读书籍等,展现的方式就是通过PS或者Reference,经历的多少可以展现出你的视野宽度,思维深度,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学者必备的东西。而名校要做的就是优中择优,学术活动就是手段。
同时,他们也有可能成为你面试中问题的一部分,如果面试你的招生官就是你所涉及领域中的大牛,这就是一把双刃剑了,如果你烂熟于心,融会贯通,面试中可以大放异彩,拔得头筹。但如果你本来就非常生疏,面试官则会觉得你做作,虚假,没有真才实学。
学术活动的关键就是重在反思,多有感悟,至于做了什么,草草带过就好,谁都能做同样的事情,但是收获对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且宝贵的。
5.面试+入学测试
这个就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了,之前的一切努力,就是为了得到招生官审查你面试的机会。到了面试这一轮,所有的成败90%都是由于你面试的发挥,哪怕你前四点多差,只要你挺到这一轮,那么大家一视同仁,谁更讨喜,谁被录取。
但是有一个例外,很多学科会选择用入学测试的成绩来“取代”面试,如果你入学测试成绩极高,那么面试就是走走过场,看看小伙儿长得咋样,咬不咬人,不咬是吧?那就录取。一般是会有一个线的,高于这条线都是必录(一般会很高设置在所有拿到面试者的前20%-30%)但是只要低过这个线,并且拿到了面试机会,那么你们就是一视同仁。除了特殊pool的情况,基本上就可以决定“生死”了。
当然了,我上文中说道“讨喜”,并不是随便用的,其实面试的过程是一场模拟的教学,几个教授一起来给你上一堂课,他们上的轻松,你学的快,有悟性,他们愿意教你,分儿就高,这也就是为什么前辈们总说:面试的东西你不用准备,你要是能准备到,算他们输。因为设定就是:你不会,我们来教你,你好好学。

2025-07-16
2025-07-14
2025-07-14
2025-07-12
2025-07-11
2025-07-10
2025-07-09
2025-07-07
2025-07-05
2025-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