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筛选

【生物必考】A-Level习题分析之生物进化论

来源:渊学通
发布时间:2023-02-19

【生物必考】A-Level习题分析之生物进化论

 

 

 

A-level生物学考试中的进化论是必考部分。

下面举个栗子让大家认识以下进化论。

 

 

 

 

 

 

桦尺蛾在漫长的年代中产生了一种黑色类型,这种黑色类型的变化是由于显性基因(B)引起的。黑色桦尺蛾最早于1848年在曼彻斯特被发现,但到1895年它在整个城市的污染区已占95%

1)在1895年,整个桦尺蛾中显性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多少?请写出你的计算公式。

2)请你解释为什么在1895年以后,在城区桦尺蛾种群中仍有少量灰色桦尺蛾存在?

3)请你解释为什么乡村的桦尺蛾中黑色的类型就很少?

 

 

 

 

本题的情境是中国学生也熟悉的,

它意在考查学生对基因频率知识的掌握。

在英国A-level教材中对桦尺蛾的进化加以了详细介绍。

 

 

与我国教材不同的是,

英国教材还介绍了Kettlewell教授

在上世纪50年代所做的桦尺蛾捉放实验,

 

 

教授给两种桦尺蛾的翅膀做上记号,

以便重新捕捉时易于辨认

哪些是试验用蛾。

他们在污染地区和未污染地区

进行了一系列试验,

放掉后重新捕捉桦尺蛾,

通过统计重捕到的数量

来反映了它们在环境中的存活情况。

 

 

可以说达尔文对桦尺蛾的进化解释

仅仅是一种猜测,

唯有经过科学实验验证的学说

才能成为正确的理论。

 

 

 

 

 

无疑桦尺蛾的标志捉放实验

有力证明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威力。

 

 

 

教材还从基因水平,

运用哈代-温伯格定律

介绍了桦尺蛾两种颜色的比例的变化。

在这样的学习背景下,

学生解答此题并不觉得困难,

而且顺利达到了课文提出的学习目标:

1、讨论桦尺蛾工业黑化中的进化。

2、解释如何用等位基因频率的变化来衡量进化的程度。

 

 

根据哈代-温伯格定律,

设显性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p,

 

隐性基因b的基因频率为q,

 

q2=1-95%=5%

q=0.05=0.2236,

所以p=1-0.2236=0.7764;

 

 

不同表现型在存活率和生殖率方面的差别

常常是程度上的差别,

很少是“要么活,要么死”的“全或无”式的差别,

因此在工业黑化以后,

仍有少量灰色桦尺蛾存在,

 

 

另一个原因

是基因型为Bb的黑色桦尺蛾

也会因性状分离而产生灰色桦尺蛾;

在乡村由于没有工业黑化,

黑色桦尺蛾被捕杀的几率大得多,

因此黑色的类型就很少。

 

 


渊学通留学
专注国际课程规划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