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姐分享:英国高中两年的生活故事,充满惊喜与收获!
学姐介绍
英国高中在读,Alevel预估分3A*
获得剑桥大学经济系面邀,UCL和华威大学、KCL纯经济系offer
今天我们聊一聊学姐在英国高中两年的生活故事。它包含了从申请与学习,活动到业余,财务与生活和性格的塑造四方面英国高中生活对我的影响。
从2020年秋季开始,我来到英国的一所sixth form读两年制alevel高中。和想象的一样,我刚来的时候也非常不适应,觉得自己不管从生活习惯到学习上都与同学格格不入,没有共同点。当时刚进入学校时,两件事情曾最困扰我:第一件事情是关于我的宿舍生活,第二件事情则是我曾感到很有自信心的学业不尽如人意。
【关于宿舍生活】
从小学到高中,在国内的时候我都是走读学生,第一次住进boarding school和舍友们住在同一间房间让我感到陌生。我需要学会适应舍友的生活习惯,和舍友一起分配公共区域,知道怎么调解矛盾,这对我当时来说是很大的挑战!特别在舍友和我有不一样的文化背景的情况之下,我甚至不知道怎么用英文组织语言表达我的意见和想法。
好在,我后来找到了友善和非常支持我的朋友,我也学到了和人沟通解决问题的技巧,这对我反而变成了很有益的一节课。
【关于课程学习】
第二件令我郁闷的事情是,在我来到英国高中之前我就自己预习完了alevel经济知识并且非常熟练的能记忆所有的笔记,我为此感到信心满满,觉得我的经济学习肯定很顺利。
然而我进了学校之后发现其他学经济的学生基本从gcse甚至更小就已经学过基础的经济知识,还很熟悉写essay的思路了。我引以为豪的“熟练的掌握”,事实上只是他们most basic的掌握水平,再加上我当时也不了解alevel economics exam technique,我的考试成绩也很普通。我意识到和同学之间的巨大差距。
曾经我为自己经济上普通的成绩非常焦急和沮丧,但我现在要非常感谢当时这个挫折让我猛然意识到,理论经济知识在实际的运用(如论文和经济辩论里的输出)是经济极为关键的一部分。我开始有意识地去确认我经济学系的问题就是出在“输出应用”这个点上面,并且在确认了问题之后刻意的练习和解决它。
我当时有一份essay作业一道20分的essay只能得7分,我的同学第一遍就能写18分。我就同一份essay重新提交了3次,终于能每一个20分的essay都改到120分。这些很令人沮丧而且耗费时间的过程实际上是宝贵的礼物,因为不仅我的写作技巧达到了应该达到的水平,我确切的了解到了改分和提升的过程,我能更清晰的和人讲清楚该怎么提高和改进问题。经过一整年alevel经济学习的改进,很多老师和朋友们的帮助,我也获得了我感到满意的ASlevel 预估考试mock exam经济成绩(英国高中去年成绩是预估的),两份paper都高过了93分。我认为,如果没有这个基础练习的过程,我后面考ecaa和剑桥经济系拿到面试邀请都会是天方夜谭。
所以说,如果大家在学习衔接上遇到了瓶颈,一定要尽早和老师同学沟通找到问题,早早地练习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之后反而会是机会。
【关于业余活动】
如果要说我两年高中最难忘和感恩的学校经历之一,我一定会讲到参加的学校经济协会。在学校经济协会,我和好朋友们每周都组织一次经济辩论,讨论经济课题。比如说讨论Will automation create more unemployment or not, does anti-sweatshop movement help labour in developing economy, does welfare state trap people in poverty等等。
所有的经济学讨论锻炼了我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反应能力,锻炼这些综合的经济能力帮助我更好地做经济知识输出,思考的角度也更广了。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没有办法表现的像英语母语者和其他老练的同学一样,能够清晰表达论点,时刻做出回驳,快速搜集数据做统计和证明观点,但是多亏了大家的包容和帮助,我在一整年中进步飞速得到了很多成长。除外,我后来还参加了相当多次论文比赛,在半年里面写了很多论文让我更深层次的学习和研究了重要的时事问题,也以非常高效的方式加强了我的经济写作能力。
我认为,去英高的同学一定要抓住机会利用好学校的资源,做有意义的社团和活动,不要一开始因为英文能力的缺陷把自己禁锢在固有的舒适圈里。刚开始虽然会遇到很多挑战,也可能退缩,但是主动出击,训练自己的薄弱点才能真正锻炼能力!
【精彩的申请季】
走过了第一年颇跌宕起伏的英高生活(去年英国lockdown了一两个月),我迈入了我故事情节发展很精彩的申请季,我认为我的申请准备是走了弯路但幸好没有跑得太偏的。不管在alevel学习,ps准备,入学考试上面,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keep proactive and make actions,我自己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也许申请也能更上一层楼。保持主动的态度,自主搜集信息和掌控申请进度,能让我们不要被环境和别人牵着走,既然已经来到英高,我们应该独立地为自己负起责任。光想不干也不行,太焦虑了影响干活得不偿失,行动起来是一切计划成功的第一步。
【关于财务认识和规划】
我认为,英高的两年远不止学习生活,意外的收获是财务的认识。因为出国之后自己管钱了,我更了解到怎么统筹规划。我希望自己整个人都能成为更独立的个体,不管是思考还是生活上面,这当然也包括财务。当然,希望早日获得财务的独立只是我的个人选择而已。
另一方面,我在花钱上的心态也有转变,我既不会因为觉得“啊出国留学太贵了”而对花钱产生负面的愧疚感,产生压力和焦虑,也更珍惜和喜爱我的花费,愿意把爸爸妈妈给我的钱花在更有价值的长远自我投资上。出国留学还让我看到了很多人不同的消费水平和习惯,我认为学生必须正确地看待财富。意识到“这是喜欢的东西或者喜欢的事情,别人能够负担的起,但是我经过理性的决策,我可以决定不要买它。我不会通过消费上的同等融入某种环境,我将用我的性格和能力换取尊重。再之后,我将用更高效的劳动换取我想要的事物”也许才能真正在财务管理上更成熟,不然将很长时间为扭曲的心态或者虚浮的物质追求蒙蔽,是很不可取的。
虽然这完全不是父母把我送出国的目的,他们也没有考虑过我在这方面会产生各种认识和想法,但确实正是这些贴近生活的成长,让我变成了现在的更加丰富立体有多重身份的人,而不只是一个完全听从和依赖父母的高中学生。
【性格塑造,认识自我】
在性格方面,由于我在不断探索自己,认识自己,我觉得我更加愿意主动认识了解他人,调解自己的心态了。我在学习如何独处和社交,让我的生活既不至于无法掌控过于紧张,也不会失去章法完全放松的地步。
我更在意自己的健康,我主动的保持作息和健身,调节自己的饮食保证吃更健康但也喜欢的食物。
然后的确,我的生活压力远比国内高考的同学低和生活事物远更加丰富多彩,这确实是我能探索我自己的条件,如果我没有来英高,我一定不会这样轻松地考虑更多方面,也不会这么快乐。
一些回顾与反思
在两年的旅途就要结束之时,我时常回顾过去并且反思来英国高中读书是否值得。
这些拷问的时刻包括:很多同学在国内读书花费更少的钱比我学的厉害很多,考上更好的学校,那我有没有比国内同学落后了,我的两年留学是否值得父母的投资。我由于出国读书,在心态上的,能力上的,生活习惯上的改变是否真正让我变成了更好的人。
原来在国内高中考完中考或高中的时候,我心里也许能直接改出“是”或“否”的回答,告诉我我这些年所做的总体是否正确。但我知道,我现在的生活中的答案远比之前复杂的多,因为我考虑的维度要多得多,我思考的深度,更远的考虑要有更多,我已经不能说这是“好的”或者“坏的。也许对于一些人来说,他们选择“更单纯地”专注在生活里的单一维度上,比如学习,比如工作,这一个维度的胜与败决定了他们的全部,而我自己的选择是,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支柱和考量。
不管你的答案与思考是什么,也不论你哪一个维度上的成与败,只要你愿意,你的旅程将充满惊喜与收获,充满成长与丰富的经历,这也就是我来到英高两年的所有意义。我在更加复杂而自由的环境里看到更多种路径和可能性,我看到我有机会走向各种结局,最后我决定和选择了自己的路,并无法回头义务反顾的往前,这就是英国高中在各个层面上所带给我的思考的总结。
希望本篇故事对你有所帮助,让你能参考和借鉴,祝您顺利!
去英国读书,无论是升读GCSE/IGCSE,还是IG/GCSE升读AS,学生都将经历一个适应和过渡阶段,今年9月升读英国高中GCSE/A-Level的小伙伴们面临着更多挑战。

2025-04-29
2025-04-25
2025-04-25
2025-04-24
2025-04-23
2025-04-21
2025-04-17
2025-04-16
2025-04-15
2025-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