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筛选

经验分享:国际小学阶段,国际课程学习应当这样规划安排!

来源:渊学通
发布时间:2020-07-28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把孩子送出国,国内也有不少家长选择把孩子送去国际学校。其实,在小编看来,学生们对国际课程的学习规划还可以提前到国际小学阶段。下面小编和大家一起来聊聊如何从国际小学开始对国际课程进行规划和学习。


孩子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和学习方法能够让他们顺利衔接国际课程。接轨国际课程,孩子需要...


01

扎实的学科知识


理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向来是中国学生的强项。可即便如此,AP,IB,Alevel老师们反映学生学习当中出现的不少问题-学科基础知识不扎实;小学初中的基本知识点都忘记了;基础运算能力不够,碰上数学化简,化学公式配平等问题时,运算能力的基础不扎实立马暴露出问题。


所以说,家长们在重视英语的同时,千万不要放弃了学科知识的扎实程度。孩子如果在初中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出现了问题(跟不上学校进度等),千万要引起重视。


02

宽广的知识面


那孩子如何在更早期可以如何预防未来会出现的问题呢?


拿个例子说来,IBDP课程体系中有一个文学的模块。学生们讲学习各种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并进行文学分析。


文学类科目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学生缺少完整论文写作方法、学生评论概念深度不够、知识结构的宽度不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论文的书写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没有宽广的知识面,很多学生对世界历史,哲学,地理,宗教,人文等不够了解,就导致了IBDP的文学论文没有深度。


03

中西结合的思维模式


中国孩子太习惯于填鸭式教育,从而导致了被问及“如果你是李世民,你会怎么做?”这类问题,就完全傻眼的状况。从体制内读到高中,大一在美国学校里小编最struggle的就是不知道怎么去用自己的想法析。 我是学教育的,必修课里有很多关于“LGBT 同性恋群体”,“Marriage 婚姻”,“Feminism 女权主义”,“Human Rights 人权”,“Freedom 自由”等话题的讨论,相对课上其他美国同学活跃的讨论,小编只能坐在一边听他们讨论,感慨他们思维的开放度。在气自己的没有主见,也气体制内教育对自我思维上的影响。


国内很多学生也和当年的小编一样,习惯于吸收知识,习惯于有正确答案,没有思考社会现象的习惯。总而言之,就是没有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从小开始训练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够让孩子自主的学习,带着疑问和质疑学习,自主找到自己的兴趣方向,明确自我定位和人生规划。


在此同时,中式的一些学习方法(死记硬背等)也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帮助。比如一些小时候死记硬背过的古诗词至今还能记起。


04

       优秀的英语能力


几乎所有的国际学校对英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很多国际高中的老师提到过中国的孩子英文读题能力太差;简答题的书写逻辑混乱;一道大题读完两段介绍性文字就已经懵了,何谈做题?


如果家长们想知道孩子是否达到国际学校水平?可以这样测评:


一是从词汇量来看国际学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另外一个是参加低龄英语语言考试(如: 小托福)。


这里给家长们推荐 https://cichang.hujiang.com/testword/?restart=1 这个词汇量在线测试工具。为了提高准确度,建议多测几次,取平均值。然后对这个图进行比较。


渊学通留学
专注国际课程规划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测评